深圳某福利中心65岁以上非失能老人认知功能及危险因素的横断面研究

作者:许春燕; 邱国真; 郭启雯; 吴丹; 孟雪娅; 林燕维; 陈淳淳; 田小苹; 朱飞奇*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 2020, 3(04): 298-301.

摘要

目的:调查深圳市某福利中心65岁以上非失能老人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为在该人群中开展有效的认知功能障碍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福利中心65岁以上常住老人的人口学资料、血管性危险因素等相关病史进行登记,采用MMSE量表评估老人的认知功能,以MMSE得分低于划界值作为筛查认知功能障碍的标准(划界值:文盲≤17分,小学组≤20分,中学以上组≤24分)。结果:福利中心505名老人中,完全失能和失智老人不能完成认知功能评估的为266例(约占所有老人的52.7%),能够完成认知功能评估的老人共有239例(约占所有老人的47.3%),其中男性89例(37.2%),女性150例(62.8%),年龄65~100岁,平均年龄83.24±6.11岁。65岁以上非失能老人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为40.2%,不同年龄组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长,65~74岁组为19.0%,75~84岁组为29.8%,85岁以上组达55.8%。单因素分析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脑卒中病史、肥胖、腹型肥胖组间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现非初中以上文化组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率高于初中以上文化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是该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79, 95%CI:1.028~1.132,P=0.002)。结论:深圳市某福利中心认知障碍老人比例很高,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渐升高;年龄是该人群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初中以上的教育是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的保护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