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州市废旧煤矿周边土壤重金属总量及有效态分析与评价

作者:张成丽; 王阳; 白银雪; 刘鑫; 叶梦雨; 何清宇; 张伟平; 钱静; 任少云; 马建华; ZHANGChao-sheng; 郭志永*
来源: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9, 19(06): 2183-2191.
DOI:10.13637/j.issn.1009-6094.2019.06.042

摘要

为研究煤矿周边土壤重金属总量及有效态污染特征,以河南省禹州市废旧煤矿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硝酸-氢氟酸-高氯酸消解法测定重金属总量和DTPA浸提法测定有效态,分析重金属有效态质量比与重金属总量、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运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煤矿区周边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特征。结果表明,Ni、Cu、Zn、Cd和Pb重金属总量均高于河南省潮土背景值,但均在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阈值范围之内;土壤有效态Ni、Cu、Zn、Cd和Pb平均质量比分别为0. 19 mg/kg、1. 23mg/kg、3. 36 mg/kg、0. 03 mg/kg和1. 71 mg/kg,其生物有效性系数分别为0. 40%、1. 28%、2. 12%、0. 83%和4. 11%,且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Ni、Cu、Zn、Cd和Pb有效态的质量比受pH值、有机质、粒径、重金属形态及总量高低的影响。研究区土壤重金属Cd、Ni、Cu、Zn和Pb有不同程度累积,均达到了污染水平;区域重金属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已达到重污染;基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最高的重金属均为Cd,总量和有效态RI分别为193. 20、188. 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