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锥光束乳腺CT(CBBCT)评价浸润性乳腺癌病变范围的准确性,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7年12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为浸润性乳腺癌,且于术前行CBBCT检查、术后行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82例(85个病灶)患者资料。基于CBBCT图像测量乳腺癌病灶最大径,以手术切除新鲜标本最大径为标准,根据CBBCT图像与手术病理标本测得的病变最大径差值分组,差值<0.5 cm者为一致组,≥0.5 cm者为非一致组。手术切除病灶后进行病理检查,记录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及Ki-67结果,并进行乳腺癌分型,其中Luminal A型14个、Luminal B型50个、HER-2过表达型11个、三阴型10个。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及Pearson相关分析评价基于CBBCT图像与手术病理标本所得的病变大小的一致性及相关性,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一致组与非一致组间临床、影像、病理特征的差异,采用ROC分析计算病变范围与CBBCT和手术病理测量不一致间的截断点。结果 基于CBBCT图像测得的浸润性乳腺癌病变最大径为(2.155±0.799)cm,依据手术切除新鲜标本测得的最大径为(1.986±0.933)cm,二者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ICC=0.781,P<0.01),且二者间呈正相关(r=0.803,P<0.01)。病变大小一致组71个,非一致组14个。两组间的家族史、症状、病理类型、分子分型、组织学分级、淋巴管浸润、周围脂肪浸润、腋窝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Ki-67高表达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R和PR阳性病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ER、PR表达水平较低的病变基于CBBCT测量时易产生误差。以病变大小为自变量,2种方法测量结果是否一致为因变量作ROC,ROC下面积为0.70,得到病变大小的截断点为2.08 cm。85个病灶中,肿块型病变75个,CBBCT与病理结果一致者66个,10个非肿块型病变中,一致者5个,一致组和非一致组肿块型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5,P=0.010),提示CBBCT测量非肿块型病变范围易与手术病理标本产生差异。结论 CBBCT评价浸润性乳腺癌病变范围具有较高的准确性。ER、PR阴性,病变范围较大或非肿块型浸润性乳腺癌在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时应警惕术前病变范围评估对手术方式选择的影响。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