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莱辛(2016)在《拉奥孔》中提出,就真实感而言,诗不宜胪列"物体",而中国古典抒情诗实际上打破了这一限制,可以在"物体"的胪列中带来"逼真的幻觉"。①对此朱光潜先生(2009)在《诗论》中提出了艺术征服媒介说,宗白华先生(1981)在《诗(文学)和画的界限》中则对诗画概念进行了深入辨析,这些努力都大大推进了对这一问题的理解。但他们更多是对诗画关系的宏观审视,而较少对诗的语言与真实感之间的联系进行微观分析,因而尽管明确意识到所谓"物体"在中国古典抒情诗歌中主要指意象,但意象作为语言符号为何能在胪列关系中给欣赏者带来真实感,却并未得到审美心理层面的细致描绘。这里试图阐明欣赏者在欣赏处于并列关系的意象时的心理机制,以及这一心理机制与所获得的真实感之间的具体联系。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