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农村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覃佐欣; 谭莲; 徐钰飞; 刘勇; 吴楠; 应希; 陈静; 阮流刚; 刘玺; 李志宏; 阴正勤*
来源: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2020, (05).

摘要

目的 了解重庆市农村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的患病率及流行病学特征,为青光眼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8年8—10月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重庆市荣昌区、綦江区等地区农村40岁以上人群进行青光眼调查,受检人群为在当地生活10年以上的农村人口。统计每位受检者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常规测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前节,采用Van Herick法评估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前置镜检查眼底,重点评估视盘杯盘比(C/D)值,对所有可疑青光眼者进行进一步青光眼标准检查。结果 确定调查对象4 680人,实际参与调查4 073人,应答率为87%。最终确诊青光眼患者70例,青光眼患病率为1.72%(70/4 073)。不同性别间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042,P=0.837;χ2=2.838,P=0.092),7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2.5%,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青光眼患者视力损伤的比例为68.57%(48/70),致盲比例为47.14%(33/70),不同类型青光眼低视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85,P=0.248),致盲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68,P=0.005),继发性青光眼致盲率最高。现场筛查中,眼压、前房深度、C/D的检出率情况显示,C/D异常时青光眼检出率最高,3种检查方法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5,P<0.001)。综合考虑眼压和C/D因素时,青光眼检出率可提高至55.88%。结论 重庆农村40岁以上人群青光眼患病率为1.72%,PACG患病率较以往下降,青光眼致视力损伤比例较高。现场筛查中,眼底视神经的形态学检查对青光眼确诊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