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改良横突钩棒系统的生物力学研究

作者:李伟剑; 隆振学; 梁栋柱; 李伟; 贺祖斌; 陆晓生*
来源: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19, 27(11): 1025-1029.

摘要

[目的]验证横突钩棒系统的有效性,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收集5具新鲜冰冻尸体腰椎标本(L1~L5),每个标本分别进行三种状态,也就是自然状态(完整组)、横突钩棒固定状态(钩棒组)、椎弓钉棒固定状态(钉棒组),通过脊柱三维运动系统施加8 N·m力矩使标本产生6个方向的运动,包括前屈、后伸(矢状面)、左右侧弯(冠状面)、左右轴向旋转(水平而),记录活动度(ROM)。[结果] L2/3和L3/4的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各向ROM,完整组最大,钩棒组次之,钉棒组最小。在矢状面ROM,钩棒组与完整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钉棒组的ROM显著少于前两组(P<0.05)。左右侧弯ROM,钩棒组与钉棒组明显小于完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钩棒组与钉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右轴向旋转ROM,钩棒组与钉棒组明显小于完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钩棒组与钉棒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椎弓根钉棒系统,改良的横突钩棒系统能提供脊柱在冠状面和水平面上类似的稳定性,但保留矢状面部分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