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总结乳房自体脂肪注射术后不同阶段的超声图像特点, 探索超声作为术后影像学评价手段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成形外科2015年10月至2021年9月进行乳房自体脂肪注射患者的超声影像学资料。根据图像观察手术后不同时间乳房各层次结构(皮肤层、皮下脂肪层、腺体层、乳房后间隙、胸壁肌肉层)是否清晰, 有无异常回声, 并记录异常回声所在位置、大小、形态、有无钙化及血流信号。结果共纳入61例患者, 均为女性, 年龄20~41岁。单次单侧乳房的脂肪注射量为70~300 ml, 其中251~300 ml 15例, 200~250 ml 36例, 小于200 ml 10例。61例患者术后共进行了125次超声检查, 每例患者进行了1~4次复查, 复查距手术的时间间隔为1~47个月。连续观察术后患者的超声图像, 变化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其一, 乳房后间隙形成的脂肪带初期呈中等回声带, 缺少条索状纹理, 随着时间推移, 其内逐渐形成较多且清晰的强回声间隔;其二, 在乳房皮下脂肪层、腺体层及乳房后间隙均可见局灶性脂肪坏死, 初期呈边界不清晰的不规则无回声区, 随着时间推移其边缘回声渐增强, 形成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无回声区。结论超声可作为乳房自体脂肪注射术后管理的一项有效且必要的手段, 能为临床医生准确判断手术效果提供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