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红石泉伟晶岩型铀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作者:王伟; 王生云; 刘涛; 李天石; 陈云杰; 马骊; 赵如意; 宋振涛
来源:现代地质, 2020, 34(02): 244-253.
DOI:10.19657/j.geoscience.1000-8527.2020.02.03

摘要

红石泉矿床位于龙首山铀成矿带的西段,是我国发现的最为典型的伟晶岩型铀矿床,具有岩体型矿化的特点,铀矿化发育于伟晶岩体内部和接触混染带内。通过对含矿主岩伟晶岩进行系统研究表明,红石泉矿床中铀以晶质铀矿、沥青铀矿和铀黑形式存在。在中条造山运动晚期(1 735±67) Ma形成初始铀矿化,并在海西期(356±46) Ma部分矿石发生了热液叠加改造。早期岩浆成矿阶段主要形成晶质铀矿,晚期热液叠加改造阶段主要形成沥青铀矿,并发育了与芨岭钠交代型铀矿床相似的"四位一体"蚀变组合,热液改造过程是一个去K、增Na的过程。

  • 单位
    核工业二三〇研究所; 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核工业二〇三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