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究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关键基因,预测潜在治疗中药并实验验证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Perl和R软件分析GSE142255数据集获取差异表达基因(DEGs),基于CytoHubba插件的5种算法鉴定DEGs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中的关键基因,并借助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GSE168048数据集对关键基因进行验证分析;Coremine Medical数据库映射关键基因对应中药并分析其四气、五味、归经;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和DEGs获取高频中药治疗ACLF的交集靶点,Cytoscape软件绘制关键基因-高频中药-活性成分-交集靶点网络图,并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及体外实验。结果:共获取388个DEGs,7个关键基因分别为CD4、整合素亚基αM(ITGAM)、CD2、淋巴细胞特异蛋白酪氨酸激酶(LCK)原癌基因,C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5(CCL5)、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Fc ε受体IG(FCER1G)。潜在治疗中药多为寒性、苦味、归肝经的药物,其中高频中药如白花蛇舌草、灵芝、黄芪和活性成分槲皮素、山柰酚、β-谷甾醇的潜在治疗价值重大。富集分析显示,中药除调控关键基因外,仍对自噬、氧化应激、炎症因子等多靶点、多通路发挥作用。L02细胞实验表明,与D-氨基半乳糖(D-GaLN)组比较,槲皮素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丙二醛(MDA)水平和泛素结合蛋白p62、MMP-9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水平和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Ⅱ/Ⅰ(LC3Ⅱ/Ⅰ)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P<0.01),且3-甲基腺嘌呤(3-MA)预处理可抑制槲皮素对L02细胞自噬激活作用。结论:基于ACLF的关键基因,预测所得潜在治疗中药及活性成分具有重大研究价值,其中槲皮素对D-GaLN诱导L02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的抑制及MMP-9的调控而具有治疗ACLF的潜力,其机制可能与其激活自噬相关。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