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预防维持性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PTA术后并发症及再次失功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符合纳入标准的长期规律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因动静脉内膜增生狭窄或血栓形成导致内瘘堵塞,行超声下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PTA)术后86例患者。按照患者手术时间段分组, 2017年4月—2018年4月行PTA术的患者38例为对照组,术后实施内瘘常规护理。通过回顾性分析对照组38例患者临床资料,使用HFMEA对PTA术后容易发生的并发症进行评估,分析原因,制定完整的计划和措施,并按计划对观察组患者实施HFMEA护理干预。选取2018年5月—2019年4月行PTA术的患者48例为观察组。2组患者均在入组后建立PTA术后内瘘使用档案,在入组0、3、6、12月时对患者血管条件、内瘘血流量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2组患者血流量及静脉压的变化,比较,2组患者术后1年内感染、皮下出血、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假性动脉瘤,以及内瘘再失功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相关失效模式的RPN值。结果观察组使用HFMEA后,血流量及动态静脉压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皮下出血、血栓形成、血管狭窄、内瘘再次失功等方面的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失效模式的RPN值总分630分,低于对照组的24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可以预见PTA术后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的失效环节,通过RPN值的高低,针对高风险项目进行改进和调整,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高了医护人员对患者内瘘的风险防控,提高了患者的自护能力,有效降低了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风险,延长了患者内瘘使用寿命。

  • 单位
    绵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