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颈腺样基底细胞癌(AB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提高临床和病理医师对这类疾病的诊治能力。方法 收集4例宫颈ABC,进行回顾性分析。运用FIGO 2018版宫颈癌分期系统重新对病例进行分期。电话随访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发病年龄57~69岁,中位年龄62.5岁。4例均含有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例ABC合并鳞状细胞癌(SCC),1例经后期补做免疫组化,回顾性诊断为腺样囊性癌(ACC)合并ABC,ACC占90%,ABC占10%。FIGO分期2例为ⅠB1期,1例为ⅠA1期,1例LEEP术后见ABC,浸润深度无法准确测量,无法分期。4例均可见基底样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巢团状,巢团中央可见腺样结构,腺腔内含均质红染或嗜碱性物,周边细胞成栅栏状排列,细胞异型性小,其中1例癌巢发生广泛鳞状细胞分化,且伴细胞异型性,见多核瘤巨细胞,间质可见水肿黏液样变性及炎细胞浸润。1例ABC混合ACC,ACC见筛状及实性结构的细胞巢,筛孔周边见肿瘤细胞排列成腺管样结构,筛孔内可见蓝染分泌物,巢团大小、肿瘤细胞的异型性明显大于ABC。例4中ACC成分Ki-67阳性指数为40%,且阳性表达CD117及Calponin,而ABC成分为阴性。结论 子宫颈的腺样基底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在子宫颈部位属于罕见肿瘤,目前认为均来源于宫颈的储备细胞,与高危HPV感染相关,具有相似的组织学形态,且可以共存,治疗及预后截然不同。
-
单位江西省萍乡市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