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油藏型储气库兼具提高原油采收率及储存天然气两大作用,目前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广泛关注。但油藏建库远比气藏建库复杂,国内外针对油藏型储气库渗流特征、相态变化特征、建库可行性等方面的研究较少,严重制约了油藏型储气库的发展。为此,以冀东油田某断块油藏为例,开展多周期注采相渗实验测试、长细管混相压力实验测试,结合油气相态实验与气驱油多周期注采实验,分析明确油藏型储气库建库可行性及建库过程中的渗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原油与天然气混相压力为36.2 MPa(高于设计上限压力35 MPa),注采过程中不能发生混相;(2)注入气溶解能够使原油黏度降低、体积膨胀,经5轮次注采后,天然气抽提能力变弱,原油黏度降低幅度减小,注气改善原油性质的能力略有下降;(3)经过5轮次油—气和水—气注采后,油和水仍保持较高的渗流能力,但气—油、气—水两相共渗区变窄,渗流能力减弱,气驱油和水效率有一定下降;(4)相比于水驱,经过5轮次注采后,可提高原油采收率20%,岩心内含气饱和度达到47%。结论认为,多周期注采后能够形成较大库容,且在此基础上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收率,该研究成果可为油藏型储气库建设提供技术支持。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