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模型的建立

作者:陈双; 付麒; 顾愹; 刘今; 李欣; 肖蕾; 朱婧; 施云; 陈恒; 孙敏; 顾威; 张梅; 徐湘婷; 王坚; 陈峰; 杨涛
来源:中华糖尿病杂志, 2016, 8(10): 598-602.
DOI:10.3760/cma.j.issn.1674-5809.2016.10.006

摘要

目的探讨建立1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模型作为量化工具,在不具备抗体精确检测条件或在抗体检测结果明确前对初诊糖尿病患者进行初步分型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6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532例初诊糖尿病患者(病程1年内)为研究对象,其中1型糖尿病203例,2型糖尿病329例,按照2:1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355例,验证组177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将常用于鉴别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变量纳入方程建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诊断效力。结果依据糖尿病患者初诊时年龄、体质指数(BMI)和C肽值[分别为基础(C0)、餐后120min(C120)和C肽曲线下面积(Cauc]建立1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模型(CODE):CODE-C0、CODE-C120和CODE-Cauc。在建模组人群中,三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2(95%CI:0.7860.878)、0.840(0.7930.887)、0.846(0.7990.892);在验证组人群中,三模型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530.897)、0.848(0.7820.914)、0.851(0.7850.917)。采用双切点方法,模型CODE-C0以10.80和7.30诊断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特异度均可达95%,模型CODE-C120以10.91和7.65为切点、模型CODE-Cauc以10.85和7.87为切点,诊断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特异度亦可达95%。结论依据糖尿病患者初诊时的年龄、BMI和C肽值建立的1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模型工具,可以在暂无高敏感性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结果时,较好地鉴别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 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