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通过Meta分析研究人类布鲁氏菌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如职业人群、环境条件等,为疫情预防和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s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人类布鲁氏菌病危险因素的研究文献,根据排除纳入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23篇文献。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分并提取数据资料,共纳入8个危险因素:不使用防护措施、饲养环境不定期消毒、买卖牲畜、接触流产物、知识掌握欠缺、吃生羊肉或病死肉、喝生羊奶、协助分娩。采用Stata16.0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Meta分析的固定效应模型及随机效应模型综合定量评价布鲁氏菌病传播危险因素,并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 23篇纳入研究文献的Meta分析显示,不使用防护措施(OR=1.888,95%CI:0.801~2.976)、饲养环境不定期消毒(OR=2.387,95%CI:0.704~4.07)、买卖牲畜(OR=3.931,95%CI:1.024~6.839)、接触流产物(OR=1.719,95%CI:1.322~2.116)、知识掌握欠缺(OR=1.293,95%CI:0.073~1.513)、吃生羊肉或病死肉(OR=1.112,95%CI:0.548~1.677)、喝生羊奶(OR=1.282,95%CI:1.005~1.560)、协助分娩(OR=1.436,95%CI:0.867~2.005)均是人类布鲁氏菌病传播的危险因素。结论 不使用防护措施、饲养环境不定期消毒、买卖牲畜、接触流产物、知识掌握欠缺、吃生羊肉或病死肉、喝生羊奶、协助分娩均是布鲁氏菌病传播主要危险因素,需要从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方面进行防控,相关部门应针对布鲁氏菌病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如按时对工作环境进行消毒,加强对牲畜及其制品的检疫,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提倡群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等,控制布鲁氏菌病的传播。
-
单位公共卫生学院; 山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