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数字经济在新时代产业转型与环境治理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为了解数字经济的发展如何帮助工业产业减排,以制定更精准的减排策略,本文基于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数据),利用调节效应模型和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异质性及其溢出性. 结果表明:①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数字经济指数一直在快速增长,而工业碳排放强度则在逐渐降低;各省份之间差异较大,“高度数字化的省份”和“数字化不足的省份”之间的差异越来越明显,中西部省份的工业碳排放强度一直高于东部地区. ②与非资源型省份和东部地区相比,资源型省份以及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并不显著. 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各种正外部性显著降低工业碳排放强度,而这种影响也会通过作用于产业结构和城镇化而得到强化. ③在不同空间权重矩阵下,数字经济发展对工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均显著,说明数字经济不仅降低了本地工业碳排放强度,这种影响也存在明显的空间外溢效应. 与显著降低本省份工业碳排放强度不同,数字经济发展对周边省份却有促进作用;地理经济距离嵌套是影响数字经济对工业碳排放强度溢出的最主要因素. 据此,国家要继续推动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加强区域间低碳数字技术交流和产业融合,充分发挥数字经济通过技术渗透、产业结构优化、城镇化等方式对工业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作用;政府在出台减碳政策与制定区域规划时需明确各自的重点方向,为数字经济发挥低碳的正外部性提供保障,以助推区域高质量发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