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溶栓后的短期预后以及TOAST、OCSP两种分型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来诊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193例[其中男性158例, 女性85例, 年龄(69.46±13.02)岁], 其中应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患者66例, 未应用溶栓治疗患者127例, 比较溶栓患者与未溶栓患者短期预后;分析TOAST分型、OCSP分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影响。结果: 溶栓组与未溶栓组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GCS评分、mRS评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TOAST分型LAA 78例(40.41%), SAO 100例(51.81%), CE9例(4.66%), SOE3例(1.55%), SUE3例(1.55);其中SAO型占得比例最高(51.81%), 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与LA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短期预后最好。OCSP分型中LACI 39例(20.21%), PACI 64例(33.16%), POCI 55例(28.50%), TACI 35例(18.13%), 其中PACI组所占比例最高, 而LACI组入院和出院时NIHSS评分好转率与其他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短期预后好。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经过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后短期预后、症状改善效果明显, TOAST病因分型和OCSP临床分型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短期预后有一定的预测和临床参考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