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法在含碘对比剂外渗中的应用

作者:佘国凤; 邱冬花; 彭一君; 刘晨曦; 唐金花; 林海英; 汪小柳
来源:广东医学, 2018, 39(14): 2248-2251.
DOI:10.13820/j.cnki.gdyx.2018.14.026

摘要

目的研究推拿法处理CT血管造影过程中造影剂外渗的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含碘对比剂外渗的患者资料,观察组为人工推拿法,对照组为药物外敷法。观察组方法: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护士用手托住患者肿胀肢体,用力将肿胀液向近心端推送。对照组方法:药物外敷将浸满50%硫酸镁湿纱布敷于患者肿胀处,外用薄膜包裹,2~3 h更换硫酸镁纱布,一般需48 h左右肿胀消失。根据对比剂外渗的剂量以及穿刺点肿胀情况评估外渗程度(轻度和重度)。观察24 h内肿胀消退面积是否大于80%、48 h肿胀是否完全消退、肢体疼痛感觉、有无色素沉着以及是否有水泡,上述均进行计数资料统计。参照李克特量表(Likert scale)对疗效进行评价分级,询问患者按摩后、24 h后、48 h后对于治疗评分情况。结果轻度患者两种治疗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患者使用推拿法肢体疼痛感觉以及水泡情况明显比药物外敷疗效好。对比所有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24 h内肿胀消退面积、肢体疼痛感觉以及是水泡情况对比对照组疗效明显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8例患者对于治疗效果评估一般或以上评价,仅有2例患者对于治疗效果表示有限或者不够满意。而对照组30例患者对于治疗效果满意,10例患者存在治疗效果不满意,其中2例患者有不良反应存在。对比治疗后、24 h后、48 h后患者治疗效果评分,观察组患者的自觉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推拿法能够有效提高碘对比剂外渗发生时症状,明显减轻患者痛苦,为便捷有效的处理手段。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