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药对对心肌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及认知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智; 孙大中; 鲁雨博; 唐亚楠; 吕莹; 张大方; 郭焱
来源:上海中医药杂志, 2015, 49(01): 82-86.
DOI:10.16305/j.1007-1334.2015.01.029

摘要

目的观察参附配伍对心肌缺血血瘀证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参附注射液腹腔注射组(注射组)、参附注射液口服组(口服组)、参附汤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参附汤低剂量组(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以寒凝加药物干预的方法建立心肌缺血血瘀证动物模型,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观察各组动物全血黏度、血细胞参数[包括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配宽度(RDW-CV),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分配宽度(PDW)]、血沉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认知能力的影响。结果 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电、血细胞参数及血液黏度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药物加寒凝成功造成血瘀模型。2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心电ST振幅偏移减少,低、中、高切值显著降低,MCV、RDW-CV、MPV值显著降低,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口服组的PDW值、血沉显著降低(P<0.05);注射组、口服组和高剂量组的潜伏时间显著增加(P<0.05)。与注射组比较,低剂量组ST振幅、全血黏度、血细胞参数(MCV、RDW-CV、MPV值)、血液沉降率和跳台实验的错误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组、口服组各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其药效相当。3血液流变学和行为学指标的典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寒凝血瘀动物的血流变性和认知能力存在相关性。结论参附配伍可改善模型动物血液流变学性状,同时提高血瘀动物的认知能力。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