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问候-自我介绍-过程-解释-感谢"(AIDET)沟通模式对影像科患者冠脉CT成像检查时心理应激反应及行为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于深圳市宝安区松岗街道松岗人民医院影像科80例拟行冠状动脉CT造影成像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AIDET沟通模式进行检查前沟通,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沟通模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检查过程中的血压、心率的变化以及皱眉、躲闪、微笑、平静行为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干预前后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检查成功率和出现图像伪影的比例。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过程中的收缩压(SBP)[(139.52±7.15) mmHg vs (152.34±10.54) mmHg]、舒张压(DBP)[(69.25±7.92) mmHg vs(79.51±9.05) mmHg]、心率(HR)[(95.11±8.49)次/min vs (110.52±10.45)次/min]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干预后的SCL-90量表中的躯体化[(1.23±0.15)分vs (1.87±0.35)分]、强迫[(1.40±0.18)分vs (1.80±0.21)分]、人际关系敏感[(1.46±0.25)分vs (1.80±0.37)分]、抑郁[(1.10±0.20)分vs (2.00±0.50)分]、焦虑[(1.13±0.16)分vs (1.82±0.35)分]等评分比较,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静行为发生率为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5%,皱眉、躲闪行为发生率分别为10.0%、5.0%,明显低于对照组和30.0%、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一次检查成功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出现图像伪影比例为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IDET沟通模式可降低老年患者冠脉CT成像检查时心理应激反应,平静渡过检查期,提高CT成像检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