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入侧视域下我国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格局

作者:李钢*; 王莺莺; 杨兰; 谭然; 苟思远
来源: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47(03): 95-102.
DOI:10.15983/j.cnki.jsnu.2019.03.431

摘要

基于公益平台"宝贝回家"的"宝贝寻家"数据资料,运用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方法,从拐入侧(买方)视角解析1930—2015年我国拐卖儿童犯罪的时空格局。研究发现:拐卖去向以收养为主,低年龄段高发(0~6岁为主),不同年龄段的男女比例不同,贩运类型以"家庭操控型"和"诱骗养子型"为主。时间上,绝大多数年份被拐男童多于女童,且二者及其总数一致呈现单峰态势(1980—2000年为高发区间),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变化过程相适应;临近年关的1月是犯罪高发月份,这与人口流动性增强及犯罪分子搏年关有关;被拐时长上男、女童相似,主要集中于15~33年(峰值区间在22~29年),推算开始寻亲的年龄主要在15~39岁,峰值区间在22~35岁,大龄化特征揭示了寻亲的长期性和血脉亲情的重要性。空间上,我国大部分省份均有儿童拐入,在东部地区形成南北两大拐入区,北区为以河南、河北、山东为主体的华北-华东地区,南区为以福建、广东为主体的华南-东南地区,两区分别以河南和福建为最,两区拐入男童均多于女童,拐入河北、福建的女童所占比例相对较高;被拐人数重心变化轨迹呈现顺时针近似闭合圆环和往复性,体现了拐入地的时空多变性特征,为犯罪防控带来挑战。据此,本文提出了针对性的六点建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