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2021-07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手术治疗的98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恶性青光眼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收集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青光眼类型、术前眼压、房角结构、手术方式、晶体厚度、眼轴长度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相关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的年龄、青光眼类型、术前眼压、房角结构、晶体厚度、眼轴长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慢性青光眼类型、持续高眼压、房角结构完全关闭、晶体厚度<4.5 mm、眼轴长度<22 mm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青光眼类型、术前眼压、房角结构、晶体厚度、眼轴长度,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独立因素,其中年龄≤50岁、慢性青光眼类型、持续高眼压、房角结构完全关闭、晶体厚度<4.5 mm、眼轴长度<22 mm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根据不同因素实施个体化防治,是降低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关键。
-
单位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