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文交流促进与中亚的民心相通

作者:“‘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课题组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41(03): 43-63.
DOI:10.15896/j.xjtuskxb.202103006

摘要

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要求中国在与丝路沿线国家推动合作共赢的发展进程中,做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本文聚焦"五通"中的民心相通,从现状分析、文化认同、金融创新、文化景观和教育科研五个部分,探究了"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与中亚民心相通的人文交流机制。现状分析部分提出了与中亚民心相通的人文交流机制分析框架,从地理距离、文化距离、文化认同方面分析了陕西与中亚民心相通的理论基础,并基于陕西省与中亚地区的人文交流现状分析了进一步拓宽和加强人文交流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文化认同机制研究聚焦价值认同问题,指出文化认同是民心相通的核心,通过分析价值认同的现实意蕴,从加强跨文化研究、强化教育培训、利用已有资源等方面提出改善民心相通的可行路径。金融创新机制研究基于现有金融创新现状及最新研究动态,分析了与中亚人文交流的金融创新供求逻辑关系,从金融制度、工具、机构及服务、技术、监管方面设计了金融创新框架。文化景观机制研究聚焦中亚人文景观符号,从骆驼、水、山、植物等方面梳理了中亚地区的地域性文化符号,认为文化景观印记以艺术的形式承担着与中亚国家文化交流和对外传播的重任。教育科研机制研究梳理了陕西和中亚在教育科研领域合作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两地教育科研合作的理论和实证依据,并对如何提升教育科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给出举措建议。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