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高温、长时的水热氛围中,通过Sc3+的共掺杂,制得了一类特殊的稀土掺杂氟化物微晶。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探测器(EDX)和元素分布像(element mapping)对其晶相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无Sc3+共掺时,样品为六方相NaGdF4基六角微米盘;有Sc3+共掺时,六方相NaGdF4基微晶与单斜相Na3ScF6基微晶共存于样品之中,并且随着Sc3+掺杂浓度的升高,NaGdF4基微晶发生了显著的形貌演变。值得一提的是,实际进入基质晶格的Sc3+浓度远小于前驱物中Sc3+的浓度。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测试了980nm激光激发下的单颗粒上转换光谱。结果表明,晶格内少量Sc3+的有效介入,可诱导单个NaGdF4∶Yb3+,Er3+微晶内绿色荧光(2H11/2/4 S3/2→4 I15/2)对红色荧光(4 F9/2→4 I15/2)相对强度的显著调控,且随着Sc3+掺杂浓度的增加逐渐升高。结合建议的上转换机制,对红色和绿色上转换荧光衰减曲线和对应发射带的积分强度对激发功率的依赖关系展开了详细分析。上转换荧光衰减曲线的上升时间随着Sc3+掺杂浓度的升高逐渐缩短,红绿发射带积分强度对激发功率的依赖也随着Sc3+掺杂浓度的升高变得更为明显,暗示了半径最小的稀土离子Sc3+进入基质晶格后,从Yb3+到Er3+能量转移速率显著提升,使得绿光的2H11/2/4 S3/2激发态较红光的4 F9/2激发态更容易布居,从而产生可观的上转换荧光调控。此类微晶有望在荧光防伪、光学波导等领域获得重要应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