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鲁迅在青少年时期储备的大量的古典与西方文学资源暗含了鲁迅潜在的文学追求与文学梦想。鲁迅《野草》所构造的“梦境世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鲁迅“潜在文学梦”。作为《野草》世界不可逃避的魅影,现实暗示《野草》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割裂,进而显示出《野草》中的鲁迅与外部世界的鲁迅的差异性。它的出现没有使《野草》丧失独立性,《野草》整体“梦境世界”本身具有自足性。正是现实在其中的张力,更能彰显《野草》实现鲁迅“潜在文学梦”对于鲁迅自身以及理解鲁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