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共阐释论对伽达默尔最重要的质疑在于:理解是否即为阐释?理解之为本体并非从语言中返回自身就能得到阐明,而需首先明确道的综合体验性质。“阐诠学”综合了“理”“性”“情”层面的本体论辨析与“阐”“诠”“释”等方法论层面的探究,呈现为公共阐释论视野下的体用一体,中西哲学与美学的差异不只体现为本体概念的差异,同时也有对本体理解的进路的差异,由此方可达成东方智慧与西方理性的互补、借鉴与相融。公共阐释论回到传统理性之辨,提供重估现代美学“性—情”到“情—性”架构之转折的契机,为揭示、阐释与反思情本体的构造及其多重论争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对于“美学作为第一哲学”这一命题,从理性辨到情本体的探问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