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初,中国社会进入剧烈震荡、转折时期,新旧两派势力在"政体""制度""文化"等方面形成对峙局面,许多年轻知识分子试图运用西方的进步思想、方法实现自己图存救国、改造社会的志向,他们将"新教育"作为实现抱负的"旗帜"与工具,向以"纲常伦理"与"士大夫教育"为核心的"旧教育"体系发起强有力冲击,力图以"教育"唤起民众觉醒,从而实现社会改造的目标。1919年4月30日,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约翰·杜威(1859-1952)搭乘"熊野号"邮轮抵达上海,开始了为期2年4个月的讲学之旅,从而在各地掀起了"杜威热潮"。中国出现了以"新教育"运动为标志的教育改造热潮,其中陶行知、陈鹤琴开展了"新教育"活动,实验、实践"生活教育""活教育"理论,进而形成强劲潮流,成为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源泉与发端。在杜威来华讲学100周年之际,本刊记者对陈鹤琴外孙、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柯小卫先生进行访谈,以下为访谈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