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原儿茶酸对大鼠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32只SD大鼠, 采用坐骨神经结扎法制备成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原儿茶酸低剂量组、原儿茶酸高剂量组和布洛芬组, 每组8只。造模后第3天开始, 后3组大鼠分别经颈静脉注射给予10、20 mg/kg原儿茶酸溶液及灌胃给予20 mg/kg布洛芬片, 1次/d、连续21 d。另取8只SD大鼠设为假手术组, 仅游离坐骨神经但不结扎。给药期间持续观察各组大鼠的行为学表现, 并于给药后第7、14、21天分别用von-Frey型测痛仪测定大鼠后足机械痛阈以及用BME-410A热痛刺激仪测定热痛阈, 随后立即处死大鼠, 应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 应用TUNEL染色观察大鼠脊髓组织细胞凋亡情况, 应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1)给药后第7、14、21天, 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的后足机械痛阈、热痛阈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 原儿茶酸低剂量组、原儿茶酸高剂量组、布洛芬组大鼠的后足机械痛阈、热痛阈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儿茶酸低剂量组比较, 原儿茶酸高剂量组、布洛芬组大鼠的后足机械痛阈、热痛阈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儿茶酸高剂量组比较, 布洛芬组大鼠的后足机械痛阈、热痛阈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给药后第21天, 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及脊髓组织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 原儿茶酸低剂量组、原儿茶酸高剂量组、布洛芬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及脊髓组织凋亡细胞数量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儿茶酸低剂量组比较, 原儿茶酸高剂量组、布洛芬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及脊髓组织凋亡细胞数量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儿茶酸高剂量组比较, 布洛芬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水平及脊髓组织凋亡细胞数量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给药后第21天, 与假手术组比较, 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磷酸化(p)-NF-κB-65(0.77±0.05)、NLRP3(1.03±0.08)、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明显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 原儿茶酸低剂量组、原儿茶酸高剂量组大鼠脊髓组织p-NF-κB-65(0.49±0.03、0.25±0.02)、NLRP3(0.81±0.06、0.69±0.04)、ASC、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原儿茶酸低剂量组比较, 原儿茶酸高剂量组大鼠脊髓组织p-NF-κB-65、NLRP3、ASC、Caspase-1、IL-1β蛋白表达明显降低,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儿茶酸可通过抑制NF-κB/NLRP3信号传导减轻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的疼痛程度。
-
单位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南阳市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