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培育创新企业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关村于2003年率先推出“瞪羚计划”,随后各个地市迅速跟进。对地方政府而言,发展瞪羚企业的目的,一是推动企业发展,二是增加税收和促进就业。那么瞪羚企业认定政策的实施能否实现这些目标?基于2005-2018年新三板企业的数据,利用PSM-DID方法,以企业资产收益率和经营现金流衡量企业的绩效,以企业的税收贡献和就业贡献衡量其社会贡献,研究瞪羚企业认定对企业绩效及其社会贡献的影响发现:第一,瞪羚企业认定总体上提升了企业的绩效。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瞪羚企业认定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创新质量改善了企业绩效,但是会刺激企业进行寻租,从而会降低企业绩效。第二,瞪羚企业认定总体上提高了企业的税收贡献和就业贡献。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瞪羚企业认定通过规模效应和效率效应提高了企业的税收贡献,通过规模效应增加了企业的就业贡献,但通过效率效应降低了企业的就业贡献。第三,提高市场化水平能够增强瞪羚企业认定对企业绩效及其社会贡献的正向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