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银杏叶滴丸联合康柏西普注射液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河北省衡水市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非缺血型BRVO患者80例(80只眼),中医辨证为瘀血阻络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0例(40只眼)。对照组予康柏西普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根据病情采用"1+按需治疗(PRN)"的治疗方法,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口服银杏叶滴丸。2组均观察6个月。记录2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注射次数,比较2组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 (1)BCVA: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1、6个月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个月=5.933,t6个月=7.641,均P=0.000);联合组治疗后1、6个月均有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个月=9.895,t6个月=10.704,均P=0.000)。2组治疗后1、6个月比较,联合组均较对照组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个月=2.214,P=0.030;t6个月=3.268,P=0.002)。(2)CMT: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1、6个月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个月=16.666,t6个月=16.600,均P=0.000);联合组治疗后1、6个月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个月=13.057,t6个月=13.644,均P=0.000)。2组治疗后1、6个月比较,联合组均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个月=2.732,P=0.008;t6个月=4.827,P=0.000)。(3)注射次数:治疗6个月后,对照组平均注射次数(2.40±1.08)次多于联合组(1.53±0.51)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36,P=0.000)。(4)总有效率:对照组总有效率(80.00%)低于联合组(9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02,P=0.037)。结论银杏叶滴丸联合康柏西普注射液治疗证候为瘀血阻络的非缺血型BRVO继发ME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液,且能减少注射次数。

  • 单位
    衡水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