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3岁以下婴幼儿先天性角膜混浊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6月至2016年12月于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PKP)的患儿12例(16只眼), 其中男性6例(9只眼), 女性6例(7只眼), 年龄平均为(16.04±12.48)个月。所有患儿均为先天性角膜混浊, 其中Peter异常Ⅰ型8例患者(11只眼);巩膜化角膜2例患者(3只眼);中央部角膜皮样瘤合并虹膜粘连者2例(2只眼)。手术时年龄<1岁的7例(7只眼)。术前观察患眼均有光照反应, 其中4例(6只眼)有追光反应。除1例(2只眼)行PKP联合白内障摘除术外, 其余均行单纯PKP术。术后严密复查角膜植片、缝线、前房情况, 并检查眼压及视力。结果术后随访(33.17±22.60)个月, 除1例单眼皮样瘤全层混浊患儿因3岁时手术, 术后经过半年视力部分提高外, 其余患者术后均在1周至1个月时间内视力获得明显提高。所有患儿手术均获得成功, 术中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 4例(4只眼)发生排斥反应, 其中3例Peter异常患儿发生急性排斥反应, 药物控制后1例33个月的患儿植片保持半透明, 但视力较前明显提高;2例1岁以下患儿植片恢复完全透明;1例3岁Peter异常患儿视力明显提高, 术后2年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植片混浊, 再次PKP术后半年又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导致植片混浊;该患儿另一只眼术后早期继发青光眼, 抗青光眼手术失败, 植片混浊。1例(2只眼)巩膜化角膜患儿术后1年时缝线松动未能及时发现, 导致植片溃疡感染穿孔。结论婴幼儿先天性角膜混浊可以通过PKP获得有效的治疗, 术后密切随访, 及时处理并发症, 家长积极配合给予规范视功能训练, 均能获得比较好的视力。(中华眼科杂志, 2017, 53:941-946)
-
单位爱尔眼科医院; 北京爱尔英智眼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