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作为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也是唐代诗人惯用的创作素材,在唐诗中多以单音节名词"月"的形式出现。除此之外,望舒、玉盘和清光等双音节词亦是"月"的别称。虽说以"月亮"入诗确实有着奠定全诗基调的奇效,但很显然,"月亮"的功用不止于此。若后人只从精神阅读的角度来看待唐诗中的"月亮",那么便会被所谓的"意象"所束缚。如果从原理阅读的角度来进行探究,便可以发现,唐诗中的"月亮"不完全是失意、乡思和幸福等意象的代名词,它还蕴含了诗人灵动的创作体验及巧妙的艺术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