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2D-STI)分层应变技术,评价阿霉素致大鼠急性左心室心肌早期毒性损伤的特点。方法选取体质量300~350 g SD雄性大鼠32只,完全随机分为阿霉素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各16只。阿霉素组:采用浓度2 mg/ml盐酸阿霉素,按12 mg/kg给药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空白对照组:给予同等容量的0.9%氯化钠溶液一次性腹腔注射。应用常规二维灰阶采集给药前、给药后24 h和给药后48 h 3个时间点的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的超声心动图像,采用解剖M型超声技术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以及测量舒张末期室间隔(IVSd)、左心室后壁(LVPWd)厚度,计算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应用基于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工作站心肌分层应变分析技术获取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心肌整体圆周分层应变值,比较两组大鼠3个时点的左心室FS、EF测值及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3层圆周应变差异。完成3个时间点超声心动图检查后,两组各随机处死3只大鼠,取大鼠心脏行HE染色行常规心肌病理学检查。组内给药后24 h、48 h数据与给药前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给药前数据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两组大鼠左心室短轴乳头肌水平整体圆周分层应变值分布均存在梯度特征:心内膜下心肌>中层心肌>心外膜下心肌。阿霉素组大鼠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心内膜下心肌圆周应变在给药48 h后减低。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13±10.6 vs-17.04±2.89,t=2.3,P<0.05);对照组大鼠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三层心肌圆周应变参数及阿霉素组大鼠左心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中层心肌及心外膜下心肌圆周应变参数在给药前后3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VEDD、LVESD、IVSd、LVPWd、FS、LVEF在两组中给药前后3个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阿霉素组大鼠心脏病理改变主要是:心内膜下心肌细胞水肿,空泡样变,心肌细胞核萎缩、溶解,间质水肿,毛细血管扩张等。结论采用超声分层应变成像技术有可能早期检出并定量分析阿霉素致SD大鼠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力学功能异常变化。
-
单位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西南医科大学; 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