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药物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方便选取该院于2018年10月—2019年1月收治的早期脑梗死患者38例为研究对象,在基础性救治的前提下,选择瑞替普酶静脉溶栓,观察统计溶栓之前以及之后6 h的有关凝血功能的各指标,主要包括APTT(部分凝血酶时间)、以及PT(凝血酶原时间)与FIB(纤维蛋白原),并对INR(国际标准化比率)与TT(凝血酶时间)。结果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是(17.91±5.03)分;而溶栓后的24 h、6 h与7 d依次是(6.27±0.93)分、(10.75±0.61)分、(3.75±0.16)分,患者溶栓后的NIHSS分值均明显少于溶栓前;溶栓后6 h的APTT、TT、INR、PT以及FIB分别为(29.96±5.13)s、(16.03±3.61)s、(1.63±0.71)、(14.57±0.16)s和(4.25±0.96)g/L,均和溶栓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9、0.46、0.63、1.70、1.31,P>0.05),患者溶栓前后6 h的凝血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来讲,在起病的4.5 h中,选择了瑞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处置策略,即可明显改善缺血现象,获得理想的实效;既确保了患者的正常生存,也切实削弱了该病导致的不利后果,有着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单位桦甸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