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高危肺栓塞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陈兰勤; 殷菊; 姚瑶; 王昊; 高立伟; 刘军; 刘秀云; 秦强; 徐保平; 申昆玲*
来源: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3, 38(12).

摘要

目的分析儿童中高危肺栓塞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情况。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48例肺栓塞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其中中高危肺栓塞12例, 低危肺栓塞36例。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连续校正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比较分析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治疗和预后。结果中高危组与低危组患儿的性别构成比、年龄无明显差别;中高危组气促、呼吸困难、发绀或低氧血症较低危组更常见, 低危组有12例患儿无肺栓塞特异性症状;2组的D-二聚体水平、肺栓塞分布部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但中高危组合并其他血栓栓塞的比例较低危组高, 其中以合并心脏血栓最常见(7例)。2组的基础疾病及易栓症检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高危组的治疗更为积极:12例中高危肺栓塞患儿中有6例(50.00%)接受了再灌注治疗, 包括3例行系统性溶栓, 1例行导管下溶栓, 2例行血栓切除术;低危组有1例进行了系统性溶栓。48例患儿中3例(6.25%)出现了肺栓塞相关的不良结局, 其中1例肺栓塞相关的死亡发生在急性期导管介入下溶栓后大出血, 1例肺栓塞持续进展进行了外科手术取栓, 1例自行停药后出现血栓复发。3例不良结局均发生在中高危组。结论中高危肺栓塞患儿临床更常见气促、呼吸困难、发绀或低氧血症表现, 合并其他血栓栓塞的比例高, 临床采取的治疗应更为积极, 但不良预后的发生率较高, 尚需要进一步的研究以明确儿童中高危肺栓塞发生的危险因素。

  • 单位
    中国医学科学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