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深层东河砂岩油藏剩余油地震预测——以东河1油藏为例

作者:凌东明; 杜启振; 崔永平; 田军; 姚仙洲; 韩耀祖
来源: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18, 53(05): 1031-884.
DOI:10.13810/j.cnki.issn.1000-7210.2018.05.017

摘要

"长期浅埋"和"晚期快速深埋"的两段式深埋过程,在塔里木盆地深层形成了三项独特的地质特征:(1)深埋砂岩储层的物性保持较好,岩石孔隙度较大;(2)泥岩的速度、密度显著增大,一般大于砂岩;(3)储层内地层压力大、耐压性好、不易变形。上述特征成为塔里木盆地深层剩余油地震预测的重要地质基础。根据东河1油藏的实际参数建立了东河砂岩油藏的储层地质改造模型,开展了地震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含水饱和度上升、泥质含量下降均引起反射振幅减小,0100%范围内的含水饱和度变化与10%0范围内的泥质含量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相当;(2)孔隙度上升引起反射振幅增大,14%24%范围内的孔隙度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10倍于10%0范围内的泥质含量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3)在本文假设条件下,孔隙度上升与泥质含量下降是共生关系,两者产生的振幅变化同时出现、方向相反,综合响应以孔隙度变化产生的振幅变化为主。以油藏开发中后期新采集的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注水井和高含水采油井的相对位置分析目的层反射振幅平面图上的明显分块特征,即可识别长期水驱开发活动引起的储层物性定向改变与油水置换作用的综合响应区域,确定主要的注水受效方向和近似的水驱前缘形态、边界,其外部即为主要的剩余油富集区,并得到东河1油藏新钻井的验证。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