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地塞米松构建建鲤肝切片脂变模型

作者:王涛; 曹丽萍; 杜金梁; 丁伟东; 贾睿; 骆仁军; 张春云; 顾郑琰; 殷国俊
来源: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01): 146-149.
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17.01.041

摘要

用地塞米松构建建鲤肝切片脂变模型,并探索最佳建模浓度,初步探究地塞米松致建鲤肝脏脂变的作用机理。建鲤活体取肝,用振荡切片机制备厚度为300μm的建鲤肝切片,27℃培养箱中预培养2 h。将试验分为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试验组用含浓度为0.039 3、0.393 0、3.930 0、39.300 0、393.000 0 mg/L地塞米松的L-15培养基于27℃培养箱中培养12 h,空白对照组用L-15培养基培养相同时间,培养结束后,收集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中上清液和肝切片。参照试剂盒说明检测上清液中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活性,肝切片匀浆中三磷酸腺(ATP)、总蛋白(TP)含量,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含量以及脂肪酸合成酶(FAS)活性。结果显示,建鲤肝切片经地塞米松诱导后,ATP含量变化不大;当地塞米松浓度为3.93 mg/L时,试验组的其他指标与空白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由此说明,用浓度为3.93 mg/L地塞米松诱导建鲤肝切片12 h可以成功构建建鲤肝切片脂变模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