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移植心脏血管病(CAV)是心脏移植后严重的长期并发症之一,本研究旨在评估国人CAV的发病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入选2004年6月至2017年4月在阜外医院接受心脏移植的525例患者。CAV定义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或冠状动脉造影(CAG)发现任意一支冠状动脉的狭窄,按照国际心肺移植协会(ISHLT)分级标准分为CAV0~3级。在心脏移植术后第1个月内行CTA除外供体冠状动脉病变,分别在心脏移植术后第1、3、5、7、10年进行CTA或CAG筛查CAV。本研究就CAV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近远期生存情况等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将ISHLT年报及国内外文献报道的CAV危险因素纳入回归分析。结果:平均随访(65.8±40.7)个月期间,22例(4.19%)术后发生CAV(阳性组),术后1、3、5、7、10年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2%、1.2%、2.7%、4%和10.4%。CAV阳性组患者诊断CAV后平均随访(47.7±22.3)个月期间,8例死亡,其中6例系CAV 3级,2例系CAV 2级。单因素分析发现术后高总胆固醇血症、术后未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及术后吸烟的患者CAV发生率更高(P均<0.01),术后使用他克莫司比环孢素(2.1%vs 6.0%,P=0.02),使用吗替麦考酚酯比硫唑嘌呤(3.7%vs 16.7%,P=0.04)的患者CAV的发生率低。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吸烟史(P=0.003)、术后未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P=0.002)及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选择(P=0.048)与CAV的发生相关。结论:术后吸烟史与CAV的发生有关,术后坚持服用他汀类药物能减少CAV的发生;免疫抑制剂的选择也可能影响CAV的发生。
-
单位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