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包恢是南宋重要的官员、文论家、理学家。他在早年长期任职的地方卓有政声,后期在朝中担任要职,其父曾受业于陆九渊与朱熹。后世对包恢的评价中,多为对其酷吏行为和攀附权奸贾似道的贬抑之辞。从《宋史》、地方志、后世相关文献以及包恢的诗文中,可以看到一个立体丰满的包恢形象。包恢虽有酷吏之名,亦是"老成有典刑"之臣。纵然迎合权奸而留下人生污点,却也因此得以保全其在官僚体系中继续发挥余热。包恢可谓心怀天下却又进退两难的衰世之臣。包恢诗文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忧国忧民的官员。他关注军事、热心地方的教化与稳定、培养地方的人才,践行着修齐治平以及成圣成贤的理想。后世对包恢的评价涉及了其官品、人品、文品与学术品格之间的关系,后世学者的态度同样受到立场与学术流派的左右,因此需要客观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