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89人,规律腹膜透析6个月以上。排除标准:近一个月有腹膜炎或其他部位感染史,合并有急性心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急性心脑血管病变、风湿性心脏病、严重肝功能不全及近3个月内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采集入选病例临床资料,并予心脏彩超检查,通过测量室间隔厚度(LVST)、左心室厚度(LVPWT)、左室舒张内径(LVEDD)计算左心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左室肥厚定义为LVMI男性≥115 g/m2,女性≥95 g/m2。分析患者的横断面资料,并将患者分为左室肥厚组及非左室肥厚组进行比较。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变量相关分析用Pearson(正态资料)或Spearman(非正态资料)相关分析。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分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9例患者中,男女比为1.47∶1,年龄(48.49±12.27)岁,腹膜透析龄(25.35±24.30)个月。病因:慢性肾小球肾炎61例(68.54%)、高血压肾病16例(17.98%)、糖尿病肾病2例(2.25%)、其他病因10例(11.24%)。左心室肥厚66例(74.16%)。将左心室肥厚组与非左心室肥厚组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脑利钠肽前体(NT-pro BNP)、腹膜透析液肌酐与血中清肌酐比值(D/P)、血白蛋白、左室射血分数(LVEF)、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LVPWT及LVST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肥厚与NT-pro BNP、D/P值、LVEDD、LVST、LAD、LVESD及LVPWT呈正相关(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222,P=0.036)。NT-pro BNP水平是左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B偏回归系数0.001,SE值:0.000,Wals值:13.45,95%CI为1.0001.001,P<0.001)。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较易发生左心室肥厚,其左心室肥厚与营养状态、容量负荷及腹膜转运类型等相关,NTpro BNP水平有望成为腹膜透析患者左室肥厚的评估预测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