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评估结石成分为鸟粪石的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点,及经内镜碎石术后肾功能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68例术后结石主要成分为鸟粪石或草酸钙的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64例,女504例。年龄1~89岁。根据术后结石分析结果,将患者分为草酸钙结石组和鸟粪石组。草酸钙结石组869例,男614例,女255例,中位年龄[52(41,61)]岁;鸟粪石组399例,男150例,女249例,中位年龄[50(37,59)]岁,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相关病史、术前症状和辅助检查、手术时间、术后检验和术后住院时间等多项临床特征参数并比较组间差异。鸟粪石患者中有41例出现了术前、术后血清肌酐情况的显著改变,根据术前、术后肌酐是否异常分为肾功能正常组(术前正常、术后正常)、肾功能恢复组(术前异常,术后正常)、肾功能损害组(术前正常,术后异常)及肾功能异常组(术前异常,术后异常)。肾功能正常组276例,肾功能恢复组21例,肾功能损害组20例,肾功能异常组82例,比较组间各项临床参数的差异。结果:本研究中鸟粪石组和草酸钙结石组患者间的糖尿病病史、尿路异常病史、术前肌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年龄、BMI、性别、既往结石病史、是否为鹿角形结石、术前肌酐异常的比例、术前GFR水平、术前发热及尿培养阳性病例的比例、围术期肌酐变化差值、术后肌酐异常的比例、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鸟粪石患者中,肾功能正常组和肾功能损害组的既往结石病史的比例有统计学差异(P=0.023),其余各参数(年龄、BMI、性别、糖尿病病史、既往尿路异常病史、结石最大直径、是否为鹿角形结石、术前发热、术前尿培养结果、手术方式、平均手术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术前肾功能异常的鸟粪石患者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肾功能恢复组与肾功能异常组的结石最大直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参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既往有结石病史的女性患者更容易出现鸟粪石,与草酸钙结石相比,鸟粪石更可能形成鹿角形结石。鸟粪石患者群体更容易出现术前肾功能损伤、发热及尿培养阳性,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偏长,也更容易出现术后肾功能异常。复发情况和结石大小是可用来预测鸟粪石患者肌酐转归的临床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