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宰后成熟期间结构蛋白对秦川牛背最长肌嫩度的影响,测定不同贮藏期(0、2、4、6、8 d)内秦川牛背最长肌剪切力、肌原纤维小片化和蛋白含量等变化,并利用4D-非标蛋白质组学法(4D-Label Free Quantification,4D-LFQ)分析蛋白质组学变化。结果表明:在贮藏期0~8 d内,剪切力总体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均为显著变化(P< 0.05),上升的幅度小于下降的幅度;秦川牛背最长肌肌纤维小片化指数(myofibril fragmentation index,MFI)呈显著(P< 0.05)上升趋势,总体增长了350.80%;总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显著(P< 0.05)下降趋势,总体下降了34.70%;通过宰后肌肉组织代谢变化,肌肉组织结构蛋白降解,可能会影响到嫩度的形成,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呈显著(P< 0.05)下降趋势,前期下降速率较快,后期下降速率减缓,总体下降了50.56%。在贮藏期0~4 d内,通过骨骼肌组织发育过程调控钙离子结合和细胞骨架蛋白结合途径,4 种蛋白丰富度发生变化(ACTN1、MYH9、MYLPF、MYL12B);在贮藏期0~8 d内,通过肌肉器官发育和横纹肌组织发育过程调控钙离子结合途径,8种蛋白丰富度发生变化(MYL2、MYH6、ACTN1、ACTC1、MYLPF、TNNI1、TNNI2、MYH15),通过肌球蛋白结合、钙离子结合、细胞骨架蛋白结合的肌原纤维组装、骨骼肌组织发育、肌肉器官发育、横纹肌组织发育过程等途径调控细胞的生理状态,结构蛋白降解造成肌原纤维小片化升高,进而促使嫩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