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调查PICU营养支持治疗现状及不同营养支持方式对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2月入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PICU,住院时间>7 d,鼻饲奶或静脉营养的患儿,按营养支持方式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肠内联合肠外营养组(EN+PN组),肠外营养组(PN组),进行入院及入院1周时的营养不良评估及营养风险筛查,计算入院1周给予的平均热量。结果入组患儿79例,EN组63例(79. 750%),EN+PN组9例(11. 39%),PN组7例(8. 86%)。入院时44例存在营养不良(55. 70%);低度营养风险44例(55. 70%),中度营养风险27例(34.18%),高度营养风险8例(10.13%)。入院1周时,营养不良49例(62. 03%);低度、中度、高度营养风险分别为21例(26.58%)、41例(51. 90%)、17例(21.52%)。入住PICU 1周平均热量供给12例(15%)未达到推荐热量25kcal/(kg·d)。入院1周后,EN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均上升,EN+PN组患儿血清蛋白均升高。结论 PICU肠内营养支持率最高,肠外营养最低。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PICU患儿营养不良发生率及营养风险逐渐上升;入组患儿中有近15%未达到推荐热量,PN组热量供给最低;肠内营养支持及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可改善患儿早期血清蛋白指标。
-
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沈阳二四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