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城市新建湖泊具有生态系统不稳定、受人类活动干扰强度大、水体流动性差等特点。浮游动物作为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有重要作用,因此探究其群落结构形成机制对城市新建湖泊生态系统的合理构建和水质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城市新建湖泊——江苏南通紫琅湖为例,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对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及其驱动因子进行了研究。共鉴定浮游动物61种(轮虫39种,枝角类11种,桡足类11种),优势种12种(轮虫11种,桡足类1种);三大类群的丰度和生物量差异显著,均为轮虫>桡足类>枝角类,其中轮虫的丰度为(1 468.9±367.0)ind./L,占比达97.2%,生物量为(1 762.6±442.0)μg/L,占比达88.2%,为浮游动物群落丰度和生物量最大的贡献类群,表明紫琅湖浮游动物群落整体呈现小型化特征。冬春季的优势种更替率最大(R=60.0%),春夏季的优势种更替率最低(R=18.2%)。紫琅湖浮游动物多样性季节变化明显,且多样性阈值评估显示紫琅湖浮游动物多样性较低,整体处于“一般”水平。生物多样性指数对水质状况的评估结果显示,紫琅湖春季、夏季和秋季的水质状况处于α-中污型,冬季处于多污型。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表明浊度、叶绿素a、总磷是紫琅湖浮游动物群落特征形成的主要驱动因素。
-
单位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