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基于药品分类视角,分析药品分类编码所体现的疾病领域和作用机制信息,探索基于药品分类系统实现活性药物成分职业健康风险初步识别的可行性。方法 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作为候选药品清单,应用解剖学、治疗学、化学(ATC)分类系统对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卫生研究所(NIOSH)危害药品清单和候选药品清单进行编码,分析危害药品的疾病领域和作用机制。结果 NIOSH危害药品清单以L类抗肿瘤药和免疫功能调节药为主(占65%),覆盖我国药典候选药品中L类药品的93%,涉及9种作用机制。非L类药品分布较分散,以G类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N类神经系统、C类心血管系统、J类系统用抗感染药、H类非性激素和胰岛素类的激素类系统用药为主。结论 基于疾病领域和作用机制识别高风险药品是对常规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思路的拓展,是一种易于在作业场所实施的分类管理思路。在开展活性药物成分职业健康风险管控时,建议重点关注抗肿瘤药和免疫功能调节药。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