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十二指肠乳头区精细注射法建立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模型的效果。方法大鼠通过简单随机化分组的方法分为:假手术组、精细注射组(6 h、24 h)、被膜下组(6 h、24 h),每组15只。精细注射组大鼠采用十二指肠乳头朝向胆管开口的部位精细注射,被膜下组采用胰腺被膜下多点注射,均采用胰岛素笔注射,注射药物均为5%牛磺胆酸钠(1 mL/100 g)。比较各组死亡率、手术时间、血清淀粉酶含量、胰腺组织病理组织学变化及成模率。结果 (1)被膜下组有两只大鼠死亡,各组间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被膜下组较精细注射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2.80±1.15)min比(14.87±1.19)min,P<0.05]。(3)与假手术组(233.13±67.75)U/L比较,精细注射组[6 h:(2 535.07±999.83)U/L,24 h:(4 161.87±2 437.02)U/L]和被膜下组[6 h:(3 401.54±870.05)U/L,24 h:(3 503.67±1 540.60)U/L]血清淀粉酶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精细注射组6 h比较,精细注射组24 h的血清淀粉酶含量明显升高(P<0.05)。(4)精细注射组24 h可见广泛凝固性坏死伴出血,坏死区细胞结构不清,实质内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假手术组比较,被膜下组和精细注射组的胰腺炎病理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且精细注射组24 h的评分升高最显著(P<0.05)。(5)假手术组、被膜下组6 h和精细注射组6 h均无成模大鼠。精细注射组24 h成模率100%(15/15)最高(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区精细注射法建立大鼠急性重症胰腺炎模型具有血清淀粉酶含量变化显著、胰腺组织病理典型、成模率高的优点,可为胰腺炎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基础,值得推广。
-
单位皖南医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基础医学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