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较3D打印假体与单纯钉棒系统用于全骶骨切除后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效果的有限元分析差异。方法 创建三种腰椎-骨盆重建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模型1为单侧双髂骨钉双棒重建;模型2为单侧双髂骨钉双棒+3D打印假体重建,其中下方髂骨钉穿过假体;模型3为单侧双髂骨钉双棒+3D打印假体重建,髂骨钉不穿过假体。在有限元分析软件中为三组模型施加同样的材料属性和约束条件,假体与髂骨截骨面设定为表面-表面接触,摩擦系数为0.3,其余相互关系均设为绑定。限制双侧髋臼在三维坐标系上任意方向的移动,在L3椎体上终板施加960 N垂直向下的压力。记录内固定钉棒的平均最大应力以及L5椎体的下沉距离。结果 模型1所有髂骨钉、连接棒、L3和L5椎弓根钉平均最大应力及L5下沉距离均显著大于模型2与模型3(P<0.01),L4椎弓根钉平均最大应力显著小于模型3(P<0.01),与模型2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2上位髂骨钉和L3椎弓根钉平均最大应力显著大于模型3(P<0.01),L4和L5椎弓根钉、锁定钉及内侧连接棒平均最大应力显著小于模型3(P<0.05),下位髂骨钉和外侧连接棒平均最大应力与模型3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1和模型2上位髂骨钉平均最大应力均显著大于下位髂骨钉(P<0.05),模型3髂骨钉平均最大应力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3内侧连接棒平均最大应力显著大于外侧连接棒(P<0.05);在模型1和模型2中,内、外侧连接棒平均最大应力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使用3D打印假体重建全骶骨切除后腰椎-骨盆稳定性可以减少钉棒系统平均最大应力,降低钉棒断裂的风险,是一种值得推广的重建技术,但假体与钉棒的组合方式仍需继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