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研究胃食管反流病(GERD)与功能性胃灼热(FH)的食管动力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90例消化内科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胃食管反流病组和功能性胃灼热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接受Ⅳ型超敏反应实验诊断和专科检查、综合内镜检查及食管高分辨率测压(HRM)、24 h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pH监测。比较两组患者食管裂孔疝发生情况及食管动力参数[食管收缩波波幅、食管体部湿咽有效蠕动比例及食管下括约肌(LES)静息压、食管下括约肌远端收缩积分、食管下括约肌长度]。结果 胃食管反流病组食管裂孔疝发生率40.00%、食管体部湿咽有效蠕动比例(63.93±2.89)%、食管收缩波波幅(51.53±2.41)mm Hg(1 mm Hg=0.133 kPa)、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20.12±0.83)mm Hg、食管下括约肌远端收缩积分(1293.50±53.14)[mm Hg/(cm·s)]高于功能性胃灼热组的17.78%、(57.18±3.48)%、(44.93±1.87)mm Hg、(17.32±0.45)mm Hg、(1076.12±51.32)[mm Hg/(cm·s)],食管下括约肌长度(3.45±0.13)cm长于功能性胃灼热组的(2.98±0.17)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食管反流病与功能性胃灼热的食管动力存在显著差异,后者更易发生食管动力障碍。

  • 单位
    黑龙江省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