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多普勒评价双心室优化起搏对左心功能和室壁运动同步性的作用

作者:杨倩; 王建安; 董樑; 何红; 盛夏; 孙勇; 蒋晨阳; 周斌全
来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5, 33(12): 1109-1113.
DOI:10.3760/j:issn:0253-3758.2005.12.013

摘要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超声(TDI)的同步化显像(TSI)、组织速度显像(TVI)比较双心室同步起搏(si multaneous biventricular pacing)与双心室顺序起搏(sequential biventricular pacing)即双心室优化起搏(opti mal biventricular pacing)之间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左心室室壁运动同步性的即刻变化和随访结果。方法选择接受双心室优化起搏治疗的10例原发性扩张性心肌病患者,分别记录起搏器植入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双心室同步起搏与优化起搏状态下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每搏量、主动脉瓣口的速度时间积分(VTI)、TVI模式下左室6个基底段的电机械延迟时间的标准差(EMD-SD),并根据TSI的色彩计算TSI指数。结果左室射血分数、每搏量、VTI植入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均有明显增加,分别为(22.0±8.8)%比(38.0±9.9)%;(36.0±14.9)ml比(57.0±15.7)ml;(20.22±5.72)cm比(26.20±5.98)cm,P均<0.05。LVEDd由术前的(6.6±0.6)cm减小至术后6个月的(6.0±0.9)cm,P<0.05。EMD-SD与TSI指数自起搏器植入术后逐渐减低,具时间依赖性,至术后6个月减低最为明显,分别为(83.07±46.99)ms比(22.37±16.38)ms;(2.20±0.36)比(1.50±0.43),P<0.05。双心室同步起搏与优化起搏即刻EMD-SD无明显变化,而TSI指数与主动脉瓣VTI优化起搏状态明显优于同步起搏,分别为(1.87±0.31)比(1.71±0.29);(22.44±5.43)cm比(25.44±5.36)cm,P<0.05。结论双心室优化起搏治疗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能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改善左心室的收缩功能与室壁运动的同步性。术后优化起搏和同步起搏即刻比较,前者在改善左心室射血和组织运动同步性方面显著优于后者。

  • 单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