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教育部门和高校的普遍重视。高校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调节自我、规划自我,增强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促进心理健康成长。面对新时期大学生出现的新特点、新问题,如果仅仅以学生本身作为问题解决对象,而不探析学生背后的家庭结构,往往治标不治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需掌握“家校合育”的理论基础及操作手法,延展自身的问题解决方式,以使问题可以从根源得到合理化的解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