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文论在改革开放和全球化进程中近40年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三次转向,第一次"语言转向"是"向内转",作为"外部研究"的马克思主义相对缺位;第二次"文化转向"虽然是"向外转",马克思批判精神得到一定继承,但作为文艺、文化理论基础的物质生产未被足够重视,马克思可谓"不在场的在场者";而这两次转向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跟着西方转、自主性不足等问题。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正在引发全球物质生产方式和文化精神生产方式的新革命,世界文论第三次"技术转向"正在被开启,马克思正在重新"登场",而中国在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上与西方基本同步,这为中国文论在自觉、主动推进"技术转向"中自主创新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